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
为研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区域位置和大小对股骨头软骨下骨板应力的影响。采用实验应力分析的光测弹性力学方法,设计环氧树脂平面光弹模型。计算软骨下骨板的应力,结果表明紧邻软骨下骨板的或坏死区较大的骨坏死将对骨板产生很大应力,说明对因坏死或钻孔等造成的股骨头空洞进行植骨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8岁。车祸致伤3小时急诊入院。检查 T36.9℃,P145次/分,R24次/分,BP9.5/6kPa。神清,面色苍白,左头部、眼睑及面部皮肤裂伤。骨盆分离挤压试验阳性。左大腿成角畸形,下段皮肤肌肉裂伤7cm×12cm,近端股骨外露5cm,并有泥沙污染。X线显示左耻骨上下支骨折,左股骨髁上骨折。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三联症报告较少,对其认识尚嫌不足,临床易被忽略,使部分病人失去早期治疗而遗留关节不稳定。笔者于1981年至1992年3月间收治6例。试结合临床,对其病名、损伤  相似文献   
4.
前交叉韧带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ACL)在维持膝关节前后稳定和旋转稳定中的作用。方法标本取自新鲜尸体的5只膝关节,分别在ACL完整和切断的情况下对标本施加股四头肌力和腔股关节作用力,采用应变计测量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对受载膝关节位移和转角进行测量和图像重建。结果在负载作用下,ACL切断与否对膝关节内、外旋角度的影响很小,但对腔骨前后位移的影响很大。结论ACL是维持膝关节前后稳定的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5.
Colles`骨折并急性腕管综合征临床诊治:附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olles'骨折并发急性腕管综合征,临床报道较少,笔者自1984年以来,遇到9例,试结合临床对其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问题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 9例中男7例,女2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10岁,平均35.6岁;右侧6例,左侧3例;伤后2小时内就诊2例,1天内就诊3例,超过1天就诊4例;均为跌倒时手掌撑地致伤。骨折轻度移位1例,桡骨远端背侧移位超过骨直径的1/3。并有侧移位1例;桡骨远端背侧移位超过骨直径的并有较重侧移位或关节内粉碎性骨折7例;1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在细胞和分子水平观察补骨合剂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补骨合剂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方法:分离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通过形态学方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周期和线粒体膜电位改变以及Bcl 2、Bax蛋白基因表达,对补骨合剂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补骨合剂的早期应用可以使阻滞于G0/G1期的细胞减少,进入S期进行DNA合成的细胞增多;诱导凋亡的细胞在补骨合剂组Bcl 2表达明显高于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诱导组,而Bax表达明显低于ATRA诱导组,且补骨合剂组线粒体的膜电位下降均显著低于ATRA诱导组.结论:补骨合剂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是补骨合剂的早期应用可以使ATRA诱导的凋亡细胞减少,从而促进细胞有丝分裂,抑制细胞凋亡;对骨髓基质细胞线粒体膜上的Bcl-2具有保护作用,同时通过阻止Bax从胞浆中移至线粒体膜上而使Bcl-2在与Bax形成的同源二聚体中占据优势来阻止线粒体膜上的通透性转换孔道开放,从而阻止线粒体释放凋亡诱导因子造成的线粒体膜电位改变和生物合成的破坏,达到抑制凋亡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不同屈膝角度下髌骨应力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电测法,对6例人体新鲜髌骨进行测试,研究髌骨随不同膝关节屈曲角度的应力变化,以及某些特定屈曲角度下股四头肌拉力对髌骨应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恒定的股四头肌拉力作用下,当屈膝角度在0~40°范围内增加时,髌骨应力增长缓慢,而当屈膝角度在40~90°范围内增加时,髌骨应力显著增加。因此在骨伤临床康复中应充分重视屈膝角度对髌骨应力的影响,尤其当屈膝角超过40°时,髌骨应力迅速增大这一事实,对髌骨骨折病人固定术后不负重或负重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的掌握,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土鳖虫对激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树强  于涛  齐振熙 《中国骨伤》2010,23(12):921-924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制及土鳖虫防治该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3代BMSCs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诱导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抑制其成骨分化。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在诱导成脂的同时给予土鳖虫含药血清干预。检测干预6d后各组细胞内成骨标志物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土鳖虫含药血清可逆转激素诱导下的BMSCs内碱性磷酸酶含量,骨钙素及Ⅰ型胶原mRNA表达均降低。结论:土鳖虫防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制不仅是改善股骨头的微循环,同时还与其抑制激素诱导下的BMSCs成骨分化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1984~1990年间,采用屈伸手法治疗肱骨内上髁Ⅲ、Ⅳ度骨折25例,其中男19例,女6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9岁,平均12岁;全部为闭合新鲜骨折;骨折块有旋转移位,但仍位于肘关节间隙的水平面以上者(Ⅲ度)16例;骨折块有旋转移位(折面朝向滑车)并有肘关节向桡侧脱位者(Ⅳ度)9例;伴有尺神经麻痹者3例。经本法整复成功的23例中,达解剖复剖复位者16例,近解剖复位者7例;3周X线片都有明显骨痂生长,6周达临床愈合;3个月后随访,21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例接近正常,1例功能稍差。兹介绍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检测骨骼密度的新方法,根据波的传播原理,采用实验力学的敲击响应法,使用敲击小锤、传感器、放大器、瞬态波形存储器等,对生理状态下人体胫骨中的波传播速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实验可重复性好,对骨密度的分辨率高,能有效判断早期骨密度改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